南京城墙结构解析与维修实例解读

2021/07/08

1 南京城墙简介

明代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基本建设完成,前后历时28年,占地面积达230平方千米,由四重城墙组成,为明代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现存基本完好的明代南京城墙为第三重京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千米,其中地面遗存部分(含恢复修建)25.09千米。南京城墙城垣结构复杂,体量巨大,所耗建材数量不可计数。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为城砖,主要来自现在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五省,涉及区域之广、数量之巨,世所罕见。南京城墙是中国目前所知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王朝时期的都城城墙,具有非凡的普适性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

2 南京城墙保存现状及保护利用

南京明城墙存世已经超过650年,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历经战火洗礼、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等原因,也造成城墙部分墙体损毁消失,遗存下来的墙体也破损严重,多种病害共存,主要表现为墙体松动、开裂、鼓胀、立面砖石风化、黏合剂老化失效、墙体防排水系统失效、墙体树木杂草滋生等,严重威胁城墙本体的安全(图1)。

图1 南京城墙龙脖子段维修前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对城墙本体进行抢救性维修、加固,同时对城墙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绿化景观,修订《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城墙保护规划》。成立专门的城墙保护管理机构,开展城墙本体修缮与保养维护工作,实施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不断推进城墙保护研究工作,建设南京城墙博物馆,拍摄南京城墙宣传片、纪录片等一系列工作,加强对南京城墙的宣传。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提高了南京城墙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南京城墙的保护利用和申遗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图2)。

图2 南京城墙解放门段开放情况

3 南京城墙结构类型

多年以来,历代城墙工作者在对城墙进行调查和维修的过程中,不断对城墙内部结构形式进行勘察研究。南京城墙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1 全城砖墙

这种类型的城墙全部由城墙砖砌筑,内外墙高差不大,顶面均有雉堞式女儿墙,两侧立面由城墙砖和黏合剂砌筑而成,中间为一层城砖一层黄土垒砌,或者用城砖干码,顶面用数皮砖与黏合剂砌筑,起防水作用,城顶砌海墁。这种形式的城墙主要分布在地形较缓,地质水文条件较好的段落(图3)。

图3 全砖城墙内部结构(来源:《岁月传城——南京城墙旧影》)

3.2 城砖条石混砌墙

这种类型的城墙下部为条石砌筑,上部为城砖砌筑,顶面有雉堞式女儿墙,内部结构及顶面结构同全城砖墙,主要位于离护城河较近的这种地基基础不良的段落,地基基础采用木桩或城砖、条石等深砌,有的甚至有多层基础,例如玄武门至神策门段(图4)。

图4 城砖条石混砌墙(玄武湖段)

3.3 条石城墙

墙体两侧立面由条石和黏合剂砌筑,内部为块石、城砖等与黄土垒砌夯实,顶面数皮城砖与黏合剂砌筑,起防水作用,城顶砖砌海墁,主要位于城南东水关——中华门——西水关一线(图5)。

图5 条石城墙(中华门——西水关段)

3.4 包山式城墙

这种类型的城墙外侧以城砖包裹山体进行砌筑,城墙外立面与全城砖墙砌筑方式相同,内部大多呈倒梯形倚靠山体,城墙整体基本为城砖与黏合剂砌筑,内侧仅砌有较矮的护坡或无墙体,顶面有外侧雉堞墙,大部分没有女儿墙,定淮门至仪凤门狮子山段城墙就是如此,其中清凉门至石城门一段是较为特殊的包山城墙,其外墙包裹山体岩石,部分岩石裸露突出于墙体之外(图6)。

图6 包山式城墙(小桃园段)

4 南京城墙维修工程的分类

南京城墙的维修工作,按照实施规模和维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修缮工程、日常维护、保养工程、应急抢险工程。

4.1 修缮工程

修缮工程主要是对城墙本体大体量的险情险段和存在迫切安全隐患的段落进行的系统性、规模性的维修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现状调查、地质勘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进行过系统性维修的城墙段落存在墙体松散开裂、黏合剂失效、墙体雉堞和女儿墙缺失、顶面马道缺失、防排水失效、墙体树木杂草滋生等,这些问题对城墙的安全产生致命的威胁,通过实施修缮项目来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墙体能够长期安全的保存。

上一篇:矿井救援应急通信保障方法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