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矢志航空装备修理事业的技术

2020/09/12

\t????高招发,男,汉族,江西南昌人,1955年3月生,中共党员,1973年入伍,高级工程师,曾任南京军区空军航空中心修理厂总工程师,2006年自主择业;他长期从事航空机械加工制造、机械检测、设计研发等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荣立三等功一次。


钻出来的“技术兵”


1973年12月,高中毕业的高招发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为了福州军区空军航修厂的一员,第一次接触机械制图、航空材料、电工基础和铣工专业理论……一切都令初来乍到的他深感压力,但他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业务学技术,在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闯劲钻劲,经过4个月的努力学习,很快就能进行独立工作了,当兵的第一年就受到嘉奖。


1976年10月,因工作积极刻苦,高招发被推荐到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接到入学通知书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离开厂时各级领导的谈话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20岁出头的高招发牢记自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校期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辜负部队领导对自己的期望。


1979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的高招发回到了原单位——福空航修厂,同年11月提了干,被任命为厂机械车间技术员。他不仅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还利用业余时间给车间工人上课,与同事一起设计了喷丸强化机,并制作6台发往各军区空军航修厂使用。同时编写了起落架、油泵等部附件中多种高精度复杂零件加工工艺材料,多项获厂革新奖。


“我印象最深的是83年在车间代理副主任的时候,我们厂在小县城,是没有机会搞项目的,当时主张‘走出去',厂里选来选去没人,只有我这一个学技术的大学生,就开始让我组团队搞一些科研小项目,这算是我事业重要的转折点了。”1983年高招发从车间调到技术股工作。


“当时劲头很足,部队领导也大力支持,我们搞科研是有时间节点的,一定要在规定时间攻破难题,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或许正是这种刻苦钻研激流勇进的态度,促使他从车间一线机械兵转变为技术兵。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6年,组织任命高招发为厂技术科科长、工程师。


“在85年之前我一直在机械加工车间工作,86年干了技术科长之后,我自学了航空知识和机械部件、导航、无线电等新技术。你不自学那怎么行啊,你要是不懂就没办法管人家了,手下那么多技术员和工程师。干航空质量是第一位的,不容许出一点小问题。”当时的他31岁,面对岗位的转变,以前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了,高招发干事业的热心一下子被点燃了,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自学。


“在股里人员少、任务重、项目新的情况下,带领全股人员克服困难和技术难关,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加点且毫无怨言,较好地完成了某型测试车、某型机无损伤探头的研制生产和对讲机的改装、组装等任务。”这是1987年厂机关领导们给与高招发嘉奖时的评语。


“我们那个年代的飞机在到达一定飞行次数的时候是必须全部拆卸检修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我琢磨医生可以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否也可以研制出一种设备用以检测飞机各部件性能呢?后面我组织厂里技术人员试研生产了某型飞机探伤专用探头,提高全厂工作效率6倍以上,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工回忆着激情燃烧的岁月,眼里闪着光。


“我们当时拿了几个三等奖,总是突破不了技术瓶颈,后来我们与空军工程大学、空军第一研究所等单位一起合作搞科研,突破了技术难关。研制的某型飞机机械系统二代测试车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东风汽车的“数字装备”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