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代表的标杆——记陆军装备部某航空军事代表
2020/09/14刘文法在检查直升机桨叶质量。
某机场,铁翼飞旋,战鹰列阵,一场大型演练即将拉开战幕。突然,某新型直升机在降落过程中发生异常,全机随即进入应急状态。
得知消息,军代表刘文法迅速带领承制单位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过不间断调试分析,故障最终定位为某组件异常短路导致无法上电!更换备件,战鹰顺利冲上蓝天。
而刘文法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带着故障数据连夜返回承制单位,检索数万组历史记录和资料文献后,终于发现一处组件焊接工艺质量存在隐患。弄清机理后,刘文法马上组织力量开展“举一反三”排查,消除了安全隐患。部队官兵称赞他:“好一个博士后军代表!”
刘文法2000年考入空军工程大学,10年的飞机与发动机专业深造,让他积淀了丰厚的理论知识和浓厚的研究兴趣,2010年博士毕业分配时,他主动选择到基层部队,成为陆军航空兵学院某飞行训练团的一名机械师。
在飞行训练团,3年“与直升机面对面打交道”的机械师经历,让他学以致用积累了大量的实战检修经验,一些复杂技术难题的困扰又促使他进入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深造。
博士后出站,刘文法从装备使用者一跃成为装备监造官,他把院校10余年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机务工作经历,“植入”装备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理念上的焕然一新。
“按修理手册规定合格,能不能经受实战检验”“维修实施中,有没有无缝对接部队训练要求……”第一次参加项目评审会,这位白净内敛的年轻军官一连串的发问语惊四座,在场的几位老军工称赞他的发言“思路清晰,考虑周到细致”“问题很有实践意义”。
而挑战也接踵而来。去年,他所在军代室全面监管某大修企业。这意味着,以前只需熟悉部附件监管的军代室,一跃成为以整机大修监管为主的军代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工作风险,曾有部队整机维护工作经验的刘文法主动请缨。
这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工作界面不清晰,他就带着工厂人员对照法规标准,不厌其烦地梳理确定了工作接口近百个;大修监管缺流程,他就向其他主机军代室战友请教,研究编写了50余份直升机大修监管作业指导书……很快,一整套清晰、完善的监管体系投入运转,效率之快、质量之高,让承修工厂、接装部队刮目相看。
为什么经过试验鉴定的直升机装备在部队仍会出现一些故障?从机械师到军代表,刘文法心中始终装着这个困惑。通过对装备监造、型号研制等工作深入了解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过去的直升机试验都是达标考核,随着部队实战化演训节奏加快,对陆航装备的飞行时长、战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老标准”与战斗力建设已不相适应。
“直升机是准备打仗的,装备监造必须与实战化接轨。”在一次研讨会上,刘文法向企业灌输“实战化”考核理念,对直升机装备试验研制进行全景式边界考核,用严酷的考核条件、要求之外的“要求”,最大限度提升陆航装备的性能。
考虑到时间、人力等综合成本,有厂家领导持有不同意见,私下找到刘文法,希望协商一个折中措施。刘文法没有直接回绝,而是和他推心置腹交流:“让陆航装备能够适应现代战场需求是军代表责无旁贷的责任”“技术、人力的优化迭代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捷径……”刘文法朴实真诚、深谋远虑的话语让企业负责人感慨:“军代表不仅心系部队发展,还有敏锐前瞻的眼光,相比之下,我们考虑的太狭隘了!”
一次,某型发动机现场试车军检,刘文法在核对工厂检验员提交的数据时,发现一项转速数据存在细微偏差。“虽然偏差在可接受范围,但战机在极限飞行时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毛病都会被放大。”刘文法当即叫停。查明原因后,还帮助检验员一起分析类似偏差如何避免。
担任装备修理企业军代表这几年,刘文法边参加工厂检修,边奔走陆航部队,上门协助装备大修,拿回了一大批装备故障数据。他由此提出了新思路:修理企业是故障信息“集散地”,也是部队需求信息“汇聚点”,若建立一套陆航装备故障数据库,反哺装备设计和制造,将会加快陆航装备优化迭代,提升部队战场抢修能力。
“这是一个大胆而绝妙的设想!”看到刘文法的长足进步,某航空军代室主任包睿喜在心里,他坦言,“刘文法是从部队成长起来的军代表,对战斗力标准体会得更深,为装备监造树起了新的标杆。”
上一篇:战机航发机匣维修美封锁30年,国内专家攻克,修 下一篇:没有了